印度眼镜蛇(学名:Naja naja),是眼镜蛇科眼镜蛇属成员,亦是眼镜蛇属中的重要代表种。印度眼镜蛇及整个眼镜蛇属的学名关键词“Naja”,语源来自印度教中的蛇神“纳加”。
形态及分布
印度眼镜蛇最为人所知的特征是它头部至颈部的皮摺,每当进行猎食或感应到危机时,印度眼镜蛇都会展开两侧的皮摺以威吓对手。印度眼镜蛇的皮摺范围宽阔,皮上有明显的曲线眼形纹,形态有如眼镜。一条成年的印度眼镜蛇长度为1.35—1.50米,亦有个体可以长达2米。皮摺上的眼镜纹会根据蛇种躯体颜色的不同,而有著多样的变化。另外,有一种东方的滑鼠蛇经常被误会成眼镜蛇,其实滑鼠蛇体型较长,而且它身体隆起幅度明显,理应容易分辨。
印度眼镜蛇主要分布于印度大陆(除了印度东北大陆),另外亦散布于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以及孟加拉国等地区。海拔2000米以内都可以找到印度眼镜蛇。
习性及繁殖
印度眼镜蛇主要捕食啮齿类、蟾蜍、蛙类、鸟类与及部分蛇类。它们经常出没于广阔的森林与农田,也会窜到城市中,并生活于下水道等阴暗地方。
印度眼镜蛇是卵生动物,每年约四月至七月之间产卵。雌蛇每次可产12枚至30枚蛇卵,产在地下的巢穴中,孵化期48至69天。初出生的印度眼镜蛇身长约20—30厘米,而且出生不久就已经具备完善的毒腺。
毒性
印度眼镜蛇的毒液拥有强烈的神经毒素,这些毒素主要影响突触后膜,令肌肉迅速麻痹,导致呼吸系统失调甚至心脏遽停。印度眼镜蛇的毒素成份包括化学酵素如玻璃酸脢,会导致细胞溶解素对红血球、细菌或其他抗原所造成的溶解效果,加速毒素散播。印度眼镜蛇的蛇毒症状能在人体持续15分钟至2小时之久,蛇毒蔓延在一小时内已经足以致命 。
印度眼镜蛇是“印度四大毒蛇”之一(其它三种为印度环蛇、锯鳞蝰及圆斑蝰),所以在当地已经有很多专门针对这些蛇毒的血清。虽然它们的毒名远播,但其实只有一成左右的蛇咬情况曾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