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对人类有益又有害,但就其贡献而言,主要是益虫。例如,在农田中蜘蛛捕食的,大多是农作物的害虫。同时许多中医药中,都有用蜘蛛入药的记载,因此,保护和利用蜘蛛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保护稻田蜘蛛有三大好处:一是有效地稳定了生物种群的平衡;二是减少了稻米化学农药残毒,保障人畜安全;三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可获得增产增收。所以,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中,提倡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开展生物防治,保护天敌,两项并举。
蜘蛛的种类繁多,分布较广,适应性强,它能生活或结网在土表、土中、树上、草间、石下、洞穴、水边、低洼地、灌木丛、苔藓中、房屋内外,或栖息在淡水中(如水蛛),海岸湖泊带(如湖蛛)。总之,水、陆、空都有蜘蛛的踪迹。
孵化期的饲养管理
1.饲养人员动作轻稳,不要距离卵囊太近
在孵化期雌蜘蛛具有看护卵囊的行为,对于接近卵囊的一切,都会发起攻击。有的雌蜘蛛把卵囊放在自己的腹部下面,防止受到外界的攻击。因此,饲养人员在这一时期,要特别小心,在饲喂食物时,尽量做到轻慢稳,使雌蜘蛛不受到惊吓为原哲,感到有安全感。同时在喂食时,不要距离卵囊太近,否则雌蜘蛛就会感到不安全,甚至会拖着卵囊到处跑。
2.创造良好环境,加强环境管理
在孵化期卵对外界的温度和湿度要求比较严格,温度低于20或者高于30,湿度低于60或者高于70,都会影响到卵的孵化率。这是因为卵要在卵囊中完成胚胎的发育,使幼蜘蛛从卵囊内孵化出来。如果温度和适度不适合胚胎的生长和发育,胚胎就会减慢或停止发育,时间较长(超过20天),卵就成为无效卵,而孵化不出来。 幼蜘蛛的饲养管理
幼蜘蛛是指孵化出的小蜘蛛自钻出卵囊以后到几次蜕皮成为亚成体蜘蛛之前。幼体的蜘蛛的身体较弱,消化器官未充分发育,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差,再加上每次成长都要蜕皮,所以死亡率较高,因此必须精心饲养。
1.温度
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之间,昼夜温差不要太大,夏季注意降温防暑,冬季注意增温保暖,保证幼蜘蛛健康生活。
2.湿度
适度应该保持在65左右,湿度小容易使幼蜘蛛脱水,最后消瘦而死亡;如果湿度过大,幼蜘蛛容易患水肿死亡;如果湿度太大,幼蜘蛛又容易患水肿,斑霉病。
3.通风
良好的通风环境能使幼蜘蛛身体强壮,减少疾病,安全通过各次蜕皮。空气污染,潮湿,闷热是幼蜘蛛死亡的主要原因。
4.食物
由蜘蛛的饲养以投放小动物为主,如黄粉虫,小蚯蚓等,也可以喂动物血(注意血中不要加盐),有条件的还可以用人工配合饲料。配方可用:蛋黄50%,蜂蜜20%,牛奶20%,维生素添加剂4%,乳母生3%的比例,混合后放在碟子上喂,也可以放在海绵上。
5.光照
首先光照要充足,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拿去外面见光。(蜘蛛不喜欢光,所以见光时要有避日处,保证蜘蛛安全),平时窗户要经常打开,但避免阳光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