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选择 就是根据家兔的外形和生产效果而选留种兔的一种方法。宠物网认为,这种选择对质量性状的选择最为有效,对数量性状的选择其可靠性受遗传力大小的影响较大,遗传力越高的性状,选择效果越准确。选择时不考虑窝别,大群中按性状的优势或高低排队,确定选留个体,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单性状的性能测定,按某一性状的表型值与群体中同一性状的均值之间的比值大小(性状比)进行排队,比值大的个体就是选留对象。
如果选择2个~3个性状,则要将这些性状依照遗传力大小、经济重要性等确定一个综合指数,依照指数的大小对所选的种兔进行排队,指数越高的家兔其种用价值越高,高指数的个体就是选留对象。
家系选择 就是以整个家系(包括全同胞家系和半同胞家系)作为一个选择单位,根据家系某种生产性能平均值的高低来进行选择。利用这种方法选种时,个体生产水平的高低,除对家系生产性能的平均值有贡献外,不起其他作用,这种方法选留的一个整体,均值高的家系就是选留对象,那些存在于均值不高的家系中而生产性能较高的个体并不是选留的对象。家系选择多用于遗传力低,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性状。对于遗传力较低的繁殖性状,如窝产子数、产活子数、初生窝重等采用这种方法选择效果较好。
家系内选择 就是根据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离差的大小进行选择,从每个家系选留表型值较高的个体留种,也就是每个家系都是选种时关注的对象,但关注的不是家系的全部,而是每个家系内表型值较高的个体,将每个家系挑选最好的个体留种就能获得较好的选择效果。这种选择方法最适合家系成员间表型相关很大而遗传力又低的性状。
系谱选择 系谱是记录一只种兔的父母及其各祖先情况的一种系统资料,完整的系谱一般应包括个体的两三代祖先,记载每个祖先的编号、名称、生产成果、外貌评分以及有无遗传性疾病、外貌缺陷等。根据祖先的效果来确定当代种兔是否选留的一种方法就是系谱选择,也称系谱鉴定。
系谱一般有3种形式,即竖式系谱、横式系谱和结构式系谱,这些系谱格式在一般养兔书上都有介绍,一些大中型养殖场也都有系谱记录,这里仅列出横式系谱,其余不再赘述。系谱选择多用于对幼兔和公兔的选择。
根据遗传规律,以父母代对子代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祖代,再其次是曾祖代。祖代越远对后代的影响越小,通常只比较2代~3代就可以了以比较父母的资料为最重要。利用这种方法选种时,通常需要两只以上种兔的系谱对比观察,选优良者做种用。
同胞选择 就是通过半同胞或全同胞测定,对比半同胞或全同胞或半同胞—全同胞混合家系的成果,来确定选留种兔的一种选择方法,同胞选择也叫同胞测验。同胞选择是家系选择的一种变化形式,两者不同的家系选择选留的整个家系,中选个体的度量值包括在家系均值中,而同胞选择是根据同胞平均效果选留,中选的个体并不参与同胞均值的计算,有时所选的个体自身甚至没有度量值(如限性性状)
从选择的效果来看,当家系很大时,两种选择效果几乎相等。由于同胞资料获得较早,根据同胞资料可以达到早期选种的目的对于繁殖力、泌乳力等公兔不能表现的性状,以及屠宰率、胴体品质等不能活体度量的性状,同胞选择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遗传力低的限性性状,个体选择的基础上,再结合同胞选择。可以提高选种的准确性。
后裔选择 根据同胞、半同胞或混合家系的效果选择上一代公母兔的一种选种方法,通过对比个体子女的平均表型值的大小从而确定该个体是否选留,这种方法也称为后裔鉴定,常用的方法有母女比较法、公兔指数法、不同后代间比较法和同期同龄女儿比较法。
后裔选择依据的后代的表示,因而被认为是最可靠的选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所需的时间较长,人力和物力耗费也较大,有时因条件所限,只有少数个体参与后裔鉴定;同时当取得后裔测定结果时,种兔的年龄已大,优秀个体得不到及早利用,延长了世代间隔,因此常用于公兔的选择。后裔选择时应注意同一公兔选配的母兔尽可能相同,饲养条件尽可能一致,母兔产子时间尽可能布置在同一季节,以消除季节差别。
- 上一篇文章: 兔子长大半年后交配较好
- 下一篇文章: 帮兔子催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