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收看探索频道的朋友应该对以下的画面并不陌生:一只觅食的壁虎成为了其他掠食者的目标,当攻击者发动袭击时,壁虎却突然自己切断尾巴,掉落的尾巴虽然已经离开了身体,却还在不断的扭动,这种激烈的动作吸引了掠食者的注意,让壁虎能够争取到宝贵的时间逃生。
是的,您刚刚收看的就是小学生也耳熟能详的蜥蜴类的自割行为,这种以放弃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代价保存生命的生存策略一直是大自然物尽天择的进化过程发展出的令人惊叹的强悍结果,一直是蜥蜴类最广为人知的一个特点。而对于一般人来说不那么广为人知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种类的蜥蜴都会出现自割行为的,实际上自割行为仅多见于某些守宫类,石龙子类和蛇蜥类品种身上,而罕见于其他品种。
这种强悍的生存策略保证了某些蜥蜴在野外的生存机会,但是对于人工饲养蜥蜴作为宠物的爱好者们来说,自割现象绝对是一场噩梦。因为并非所有会自割的品种都伴有再生断尾的能力,而即便一些品种在自割后能够再生失去的肢体,再生的尾巴也不会像“原装的”一样美观了,对于爱蜥如命的玩家和追求所谓“全品”的完美主义者来说,这无疑是不可接受的。那么,该如何避免人工饲养环境中蜥蜴的自割行为发生呢?
实际上对于蜥蜴来说,自割行为绝对是处于生命受到威胁时才会采用的最后的保命绝招,对于野生的个体来说,类似放弃肢体这种浪费能量的行为,除了为保存生命这种终极目的之外,其他情况下是绝对不会考虑的。因此实际上蜥蜴并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非常容易选择自割的策略,只要饲养者在处理个体的时候足够小心,不要用力捉住或者因意外夹住个体的尾部,自割行为实际上是极其罕见的行为。
另外一种可能发生自割行为的情况是繁殖期,某些品种的雌性个体会倾向于在交配中吃掉雄性个体的尾巴来补充营养以备将来怀孕和生产的需要。这种情况就需要在日常饲养中通过加强雌性的营养水平和在繁殖过程中密切观察照顾来避免了。
虽然自割行为对于人工蜥蜴饲养是一种很让人头疼的现象,但是值得欣慰的是,自割行为并不会对个体的任何正常活动造成可见的影响。如果你所饲养的蜥蜴不幸自割断尾,你需要做的只是先用双氧水清洁伤口,避免感染,然后将个体单独饲养并加强营养,很快个体就会恢复到受伤之前的良好状态了。
- 上一篇文章: 爬虫宠物中白化个体的鉴赏与照顾
- 下一篇文章: 确保沙漠蜥蜴不会脱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