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山滑蜥
瓦山滑蜥体细长而略扁,头体长略短于尾长。头宽略大于颈宽,吻短而末端圆钝,吻鳞宽大于高。额鳞窄长,最宽处在前半部;额顶鳞2枚,略大于中央的顶间鳞,彼此在顶间鳞之前与前内侧缘相切。
瓦山滑蜥-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瓦山滑蜥
中文目名:蜥蜴目
中文科名:石龙子科
中文属名:滑蜥属
中文俗名:无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Scincella schmidti
英文名:Schmidt's dwarf skink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Barbour,1927
瓦山滑蜥-物种特征
四肢较弱,贴体相向时,指趾相距约等于或略大于一臂长;瓣后肢指五。趾五;均具爪。指长顺序3、4、2、6、1,中长顺序4、3、5、2、1;第四趾趾下瓣13-17枚。尾圆柱形,秦岭滑蜥:末端渐细;尾下正中一行鳞征比较宽大。体背面灰棕色。身体两侧上半部始自鼻孔,通过眼,经耳孔上缘,四肢基部上方,向后延伸至尾端,各有一棕褐或黑褐色纵带;此纵带在体中段约占2 2(1/2)鳞行,上缘平直,下缘有连续缺凹略呈波状。在两侧纵带之间的背面,自颈部到尾前段有棕褐或黑褐色小点缀连成的四条链状纵线,两侧纵带下方为蓝灰或灰白色,多无斑点,仅指、趾下面略带红棕色。
瓦山滑蜥-生活习性
生活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向阳山坡上,白天多活动于灌丛或草丛间,亦隐匿于乱石下。主要捕食小形昆虫。
瓦山滑蜥-繁殖方式
卵胎生。
瓦山滑蜥-物种分布
国内分布于青海、陕西、甘肃、宁夏、四川等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