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沙蜥
中文学名:变色沙蜥
中文目名:蜥蜴目
中文科名:鬣蜥科
中文属名:沙蜥属
中文俗名:无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
英文名:Color changeable toad-headed agama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Strauch,1876
形态描述: 背部斑纹及色泽变异极大,无突起的鳞丛或棱鳞,四肢及胸鳞上有不明显的弱棱。有腋斑。
地理分布: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 国外分布哈萨克斯坦(东部),俄罗斯(Tuvin district in Siberia),蒙古。
经济及生态意义:栖息于荒漠和半荒漠地区,集群而居,在风蚀沙丘的白刺丛中、沙地或丘坡上挖洞。活动受季节影响较大。主要捕食蚂蚁、以及鳞翅目、鞘翅目昆虫及其幼虫。卵生。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