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 种:白喉矶鸫 White-throated Rock Thrush
鸟种描述:描述:体型小(19厘米)的矶鸫。两性异色。雄鸟:蓝色限于头顶、颈背及肩部的闪斑;头侧黑,下体多橙栗色。与其他矶鸫的区别在喉块白色,除蓝头矶鸫外与所有其他矶鸫的区别在于白色翼纹。雌鸟:与其他雌性矶鸫的区别在上体具黑色粗鳞状斑纹;与虎斑地鸫的区别在体型较小,喉白,眼先色浅,耳羽近黑。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黯橘黄。
叫声:告警时发出粗哑叫声,夜晚发出优美而伤感的鸣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的东北部,越冬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偶见于日本。
分布状况:甚常见。繁殖于中国东北、河北及山西南部。冬季南迁至中国南部及极东南部;作者亦曾见本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
习性:甚安静而温驯,常长时间静立不动。栖于混合林、针叶林或多草的多岩地区。冬季结群。
注:有著者将此种作为蓝头矶鸫M. cinclorhynchus的一亚种(参见郑作新,1987, 1994)。
1、鸟的选择 白喉矶鸫歌声悦耳,而且羽衣华丽,因此不但养鸟者喜爱,还为画家所青睐。雌雄异色,易于区分。雌鸟羽色暗淡,上体大都橄榄褐色,下体呈斑杂状,幼雄上体橄榄褐沾棕,头上有棕色斑,内侧次级飞羽显出棕白色斑;幼雌上体橄榄褐色、而黑色斑点显著,内侧次级飞羽上带锈棕色。
2、笼的特点 白喉矶鸫为中型食虫笼鸟,宜用画眉笼,也可用点颏笼。
3、饲料和喂法 一般可喂点颏粉拌肉沫,刚捕到的鸟的食料需加水呈粥状,表面放几条黄粉或其它昆虫幼虫,不给饮水,这样白喉矶在饮水或啄食虫子时均可带上粉料。若鸟不吃不喝时需填喂牛、羊肉条(1.0×0.5厘米)。待鸟“认食”后逐渐加大软料的浓度,直至喂干的粉料。但每天仍要喂一次鲜肉沫拌粉料,吃完为度,并给几条昆虫。
4、管理和调教 白喉矶鸫数量稀少,十分难得,价格昂贵,养鸟者十分珍视。但目前所知,饲养寿命达五年者不多,说明较难饲养。饲养管理方法与一般食虫笼鸟相同,除粉料经常保持充足、新鲜外,每天一定喂一次软料,其中不但有肉沫、熟鸡蛋等蛋白质饲料,还应补充水果和菜沫,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多给一些昆虫幼虫及蛹。北方饲养白喉矶鹃,秋、冬及早春都要注意室温变化,切忌忽冷忽热;室温低时绝不能水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