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 种:黑枕黄鹂 Black-naped Oriole
分类地位:雀形目、黄鹂科、黄鹂属
别称:黄莺,仓庚,曾被唐明皇誉为“金衣公子”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26厘米)的黄色及黑色鹂。过眼纹及颈背黑色,飞羽多为黑色。雄鸟体羽余部艳黄色。与细嘴黄鹂的区别在嘴较粗,颈背的黑带较宽。雌鸟色较暗淡,背橄榄黄色。亚成鸟背部橄榄色,下体近白而具黑色纵纹。 虹膜-红色;嘴-粉红色;脚-近黑。
叫声:清澈如流水般的笛音lwee, wee, wee-leeow,有多种变化。也作甚粗哑的似责骂叫声及平稳哀婉的轻哨音。
繁殖:在繁殖季节,黑枕黄鹂成双成对地在林间相互追逐。往往雌鸟在前绕树飞行,雄鸟在后紧追不舍。突然,雌鸟停在枝头,雄鸟也赶快停在附近的树枝上,同雌鸟对歌。雌鸟每唱几句,雄鸟必和几句,歌声清脆,音韵和谐。一段时间后,雄鸟又向雌鸟飞去,雌鸟也立刻离树飞出,开始了新一轮的追逐嬉戏和对唱情歌。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东南亚、巽他群岛、菲律宾及苏拉威西岛。北方鸟南迁越冬。
分布状况:亚种diffusus分布于中国东半部包括海南岛及台湾。地区性常见,高可至海拔1600米。
习性:栖于开阔林、人工林、园林、村庄及红树林。成对或以家族为群活动。常留在树上但有时下至低处捕食昆虫。飞行呈波状,振翼幅度大,缓慢而有力。
1、鸟的选择 黄鹂不但羽衣华丽、鸣声也悦耳,但人工饲养达到鸣啭的却甚少,所以一般是饲养雄鸟供观赏。雌鸟色泽较暗淡,而且背面的黄色沾绿色。
2、笼的特点 黄鹂是体型较大、嘴强有力的食虫鸟,笼子宜高大而坚固,一般可用竹制或铅丝制的八哥笼(高48厘米、直径36厘米、条间距2.2厘米),食罐、水罐宜深、大、结实、底为亮底,下有托粪板。
3、饲料和喂法 刚捕获的野生黄鹂,常会因胆怯而拒食,营养得不到补充、渐渐体力衰竭而死亡,故开始宜人工填喂。一般填喂长2厘米、宽1.5厘米外裹点颏粉的瘦猪肉或牛、羊肉条,每天4次。填喂时要注意,不要掰伤鸟嘴,应放到鸟口腔内后任其吞食,不要硬塞进食道。同时,在食罐内放入粥状点颏粉,表面撒上一些黄粉幼虫,诱其啄食,并且不放水罐,促使黄鹂饮食罐中表层的水、利于“换食”。随着黄鹏自己取食情况,逐渐减少人工填食次数,一般7—10天即可达到完全自己取食。在黄鹂“换食”期间,笼内宜暗,可用画眉的板笼或用其它用笼罩套起的鸟笼。初期尽量保持安静,除填食外不要轻易窥探或惊动,待能自取食后,再逐渐打开笼罩。
黄鹂属软食鸟,日常饲养可以鸡蛋大米为常备饲料,但每天上、下午要各喂一次软料,即肉沫、熟鸡蛋、水果块(0.5×0.5厘米)拌粉料(蛋鸡料或点颏粉),而且量要足,鸡蛋大米只是用来“接短”。
4、管理和调教 当天的软料天黑前一定要取出(尤其是夏季)。水罐每天洗刷并换新鲜饮水,每周彻底清洗鸟笼及食水罐、栖杠,并消毒一次。水浴视鸟的表现,给以喷雾淋浴。换羽期除补充各种维生素外,尽量多喂一些活的昆虫幼虫及蛹,如皮虫(大蓑蛾幼虫)及蚕蛹等。冬季宜室内过冬,保持10—15度的温度。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