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伊力格氏金刚鹦鹉
拉丁文名称:Propyrrhura maracana
英文名称:Blue-winged Macaw
科属分类: 鸟纲(Aves)、鹦形目(Psittaciformes)、鹦鹉科(Psittacidae)
蓝翅金刚鹦鹉是数量最稀少的金刚鹦鹉之一,由于栖息地被严重的破坏,现今的野外数量十分稀少,它们在1989年时即被列为华盛顿公约中的一级保育类鹦鹉;国内笼养的数目非常少,国际上的数目也不多,但人工豢养的繁殖成果不错,手养鸟是很好的宠物,但是个性较为独立,需要饲主时常的关心与互动,若无受到应有的关爱与注意或与主人互动不佳,有可能会变的有侵略性与吵杂。
体长:43cm(17 吋)
分布:分布地区广阔,北从巴西的亚马逊盆地、巴西高原,南经巴拉圭到阿根廷东北部。
整体概述:
蓝翅金刚鹦鹉公母的性别在外观上无较明显的差异,但母鸟前额的红羽比公鸟少,幼鸟的头部则无红色羽毛,而是有着像红肩金刚一样的蓝羽;它们主要栖息在热带与亚热带的常青树林与落叶性树林内,特别喜爱栖息于森林边缘地带以及近水源地的林地,在巴西的北部 ─ 巴西亚,它们大多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森林内,空旷的地区较难见到其踪迹,在巴西亚的族群栖息地部分地区与小蓝金刚鹦鹉( Cyanopsitta spixii ) 相邻或重叠,繁殖期外的时间多成对或一小群聚集活动,天然食物有种子、水果等,也会至玉米田与谷物田中觅食,无其它更详尽的记载。
繁殖季时筑巢在中空的树洞内,在巴西繁殖期约在12月,阿根廷约于2月;由于栖息地的过度开发及破坏与人为盗捕使其数量大量减少,在巴拉圭的族群已濒临绝种, 蓝翅金刚鹦鹉是《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之一级保育类鹦鹉,也受当地政府的法律保护;笼养的蓝翅金刚鹦鹉比大多数的金刚鹦鹉安静,且破坏力较小,但最好还是能提供它们新鲜树枝或玩具供啃咬,刚引进饲养时较害羞,但适应环境后则变得健壮,对环境也变的较不敏感,刚进口的鸟适应温度不宜低于摄氏15度。
繁殖:
蓝翅金刚鹦鹉是最多产的金刚鹦鹉之一,其窝卵数也是金刚鹦鹉中最多的种类之一,在国际间的繁殖成果十分成功,繁殖难度较许多金刚鹦鹉低些,繁殖期间不应时常打扰,它们对巢箱的检查十分敏感,过度的人为干扰行为会使得它们紧张与不安,若饲主在繁殖其间时常开翻巢箱可能会导致亲鸟不小心弄破蛋的情形,一窝约产4-5颗蛋,不同于一般中大型鹦鹉,每颗蛋生出的时间通常间隔3天,与一般中大型鹦鹉的2 天不同,所以孵化后的幼鸟年纪可能相差10天甚至10多天,孵化期约24-26天,10-12周后羽毛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