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各地饲养玩赏的鸣禽类笼鸟,其中大部分是由野外捕获,野生鸟类捕后较难适应人工环境,常因忧郁、恐惧、拒食而死亡。故需耐心细致而科学的初期驯养,使之适应人工饲养环境和人工饲料,而后方可进一步驯熟和多种技艺的调教,使玩赏笼鸟更具有较高的玩赏价值。
野鸟初驯笼鸟饲养者一致认为:野鸟初驯的成败,是玩赏笼鸟饲养成功的重要关键。初驯要点如下。
1.安静的初驯环境成年或半成年的野生鸣禽,在捕获后放入人工笼舍内,均显得无比的忧郁,时刻表现出恐惧不安的紧张神态,并有时急躁冲撞,如不采取适宜措施,常会碰得头破血流,翅伤羽折,甚致死亡。有经验的笼鸟玩赏者,可依具体情况,为初驯笼鸟选择安静适宜的环境,尽可能地减少初驯笼鸟的惊扰。少接触外界环境,少听到周围声音,少看到饲养人员,有利于其取食和成活。如果初驯笼鸟数量不多,可将其双翅的飞羽末端以棉线缚扎,使之不能展翅飞跳和冲撞,以减少其过度飞跳所造成的体力消耗,同时也可减少因猛力冲撞而招致的大量伤亡。除上述措施外,还可对过度烦躁不安的野性较大的鸣禽,适当地在岛体羽毛上喷些清水,有利于镇静和安定。但不宜在气温过低的环境中采用,体型较小的鸣禽慎用。一般野鸟经过5~7天的初驯,多数个体开始安静取食和饮水,逐渐适应人工环境和人工饲料。此后,饲养人员可以酌情进行较多的接触,以及较长时间的观察。为进一步玩赏和驯化创造条件。
2.较暗的光照初捕获的野生鸣禽,在最初人工饲养阶段(1~7天)死亡数量之大为尽人皆知。曾有人报道,在某园秋季成群捕获的雀形目鸟类,初期饲养的死亡率高达50%~80%,也有人曾以较黑暗的笼舍,作为初捕获的雀形目鸣禽的饲养环境,以减少它们初期驯养的过度惊恐不安,因而减少其运动量,同时也减少了野性尚存的鸣禽体质的消耗,使其成活率大大提高。选用暗环境驯养方法最好是群饲鸣禽,多用于野生环境中以谷物及多种植物种子为主食的鸟类。驯养用的鸟笼或房舍中的光线,以鸟类略能识别同群个体,能准确栖于低矮栖架为度。其饲料及饮水需置于略有光照的小环境中,以利于初驯鸣禽的随时采食。如此,经过最初5~7天的驯养,大部分鸣禽类笼鸟均能顺利地度过人工驯养最初阶段,此后逐步改换为正常光照环境,以适应日后的人工饲养及一般玩赏。
3.细心的诱食野鸟在初驯阶段,一方面使之适应人工环境,另一方面要使其适应人工饲养下所供给的饲料,这对采食植物种子的鸣禽较易度过。一般可喂给其喜爱食用的富含脂肪的饲料,如苏子、菜籽、黍、谷、稻之类饲料,即可顺利取食。若能在新捕获的野鸟群中放入几只已驯熟的笼鸟,用以引诱采食,则效果更好。在野生环境中,以昆虫为主要食物的鸣禽类,初驯阶段则需根据不同种类,选择适宜的昆虫,采取适当的诱食方法,在昆虫的蠕动中,常能诱发食虫鸟类的食欲,当其开始在饲养人员面前捕食昆虫以后,可酌情适时将粉料浆糊与昆虫混合沾喂,野生食虫鸣禽即可在人工饲养中逐渐采食混合粉料,并开始逐渐适应人工饲养。有些种类的鸣禽,如绣眼鸟、太平鸟等,喜食果类食物,可选用其比较喜食而易得的水果,如香蕉、苹果等,进行初期驯养阶段的诱食,以后再逐渐增加混合粉料,有利营养,也有利于健康和成活。
4.适当的填饲新捕获的野生鸣禽中,有些种类或个体,虽经多种方法和多种食物引诱,仍然不能开始取食者,则需适时进行人工填喂食物,否则常因饥饿致死。填喂开始时间最好掌握在捕获后24小时以内。填喂的方法是以手轻握鸟体,固定鸟头,同时用拇指和食指掰开鸟的上下嘴壳,另一只手迅速将湿的食物或略蘸清水的食物填入鸟嘴中,随后放开使其安静,待其自行吞咽。需注意万勿操作不当,将食物填入气管内而造成死亡。填喂量要掌握得当,以少填为佳,填后仍有饥意,以促进其食欲,有利于早日自行取食。用于填喂的饲料最好是昆虫、生肉块、熟食块等。在填饲前可将食物在清水中浸泡片刻,有利于吞咽也有利于健康。每天填饲时间和次数,需依鸟的体质、精神及消化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可在早晨和傍晚各填饲1次,日间填饲2~3次;在填饲期间的初驯鸣禽,其笼内或栖架上仍需供给新鲜适口的饲料及饮水,以促使其自行取食。
5.初驯期中的鸣禽管理野鸟捕获后初驯期中,常因惊恐而拒食,但对饮水及浴水则甚感兴趣。但不宜尽情洗浴,因尚未正常采食的小型鸟类,其体质甚虚弱,一经洗浴易受寒致死。初驯鸣禽,常因精神不安而不能自行梳理羽毛,致使体羽沾染粪污,羽毛不整,保温性能失常,故需酌情人工清除其体表粪污。可采用棉花沾温水,顺着羽毛轻轻擦洗,清洗后的笼鸟置于较暖而安静的环境中休息。初驯阶段较珍稀难得的食虫鸣禽,最好单只单笼驯养,以便观察其取食及消化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有利成活。以谷物为主食的鸣禽,可以数只或数十只合养一笼,有助于减少野鸟初驯期内的惊恐,便于管理,也有利于成活。
- 上一篇文章: 鸟 的 说 话 训 练
- 下一篇文章: 吸蜜鹦鹉 每天6勺蜂蜜还配贴身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