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有鸟友问询,雏鸟的养护问题。我结合实践中对石燕,黑白,山雀等雏鸟养护谈一些经验与做法,与大家交流。不妥之处,请大家补充指正。
从野外树林及灌木丛捕捉到的雏鸟,仅是成功了一半,因为,如果将雏鸟带回家里后,不能够像雏鸟的“亲妈妈”一样精心喂养与照料的话,那么雏鸟的小生命就有可能夭折,从而前功尽弃,白白地辛苦了一阵子。所以,我们应当做好“雏鸟”的“保姆”工作,经人工精心护理和哺育后,方能使捕回的幼鸟茁壮成长。
在捕捉时应取其15日龄左右(即针羽期或正羽期)的雏鸟,不要取绒羽期的雏鸟,尤其是刚出壳2-3天的雏鸟,否则此种鸟很难养活。成活率几乎为零。因为雏鸟属晚成雏,刚出壳的雏鸟,眼尚未睁开,全身仅仅披着很稀疏的绒毛,头部只能勉强抬起,毫无进食的自主要求,体质极为虚弱,经不起人为的任何折腾。会因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的突然变化而导致死亡。
然而,15日龄左右的雏鸟,已能发出“唧、唧、唧”的乞食声,食欲旺盛,食量也日渐增大,体质已较强,对外界环境已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并适合人工哺养。
因此,可以说雏鸟是靠人工精心喂养大的,那么,如何当好雏鸟的“亲娘”呢?
(一)精心喂养
1 全价营养食谱:以米粉1份、炒黄豆粉1份、熟蛋黄粉5份、淡鱼粉或牛羊肉2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1份(依雏鸟种类和个人手法而定),用适量的水调成均匀糊状,用很小的塑料匙挑少量食料,先轻轻碰一下雏鸟的嘴,它就会抬头张嘴,趁它张口时迅速而轻巧地将食物送入鸟的嘴中。
当雏鸟进入齐羽期后,由于骨骼生长需要较多钙、磷等元素,在配料时可适量加入蛋壳粉或骨粉。定时补给活食,如蝗虫 (蚂蚱)、小皮虫及牛羊肉丝等。
2 定时进餐:每天早上第一次饲喂应在清晨6时之前。每隔2小时喂一次,最后一次应在下午6时之后喂完毕。
喂到15天后,雏鸟食欲更旺盛,羽毛已长长,身体比半月前大了好几倍,并能行走。此时,可以间隔3小时喂一次,喂的量要增加,早上仍需在6时前起喂。下午应在6时30分前喂完毕。
到30天后。雏鸟的尾羽已长至近2--4厘米,身体已被正羽覆盖,但仅有少量绒羽露在正羽的外面,头部尤为明显,此时称为“正羽后期”。此时,在鸟笼内添置食罐、水杯,除每天人工辅助喂几次食物外,要开始逐步教会雏鸟自己采食,从而向自主采食过渡。
3 教雏鸟采食时,开始用塑料匙挑取食杯中的食物逗引它,使雏鸟熟悉和了解食罐中是它吃的食物,促使雏鸟自己接近食物去哺食。还可将蝗虫等昆虫及小鸟爱吃的食物闹成小段,用竹镊子夹住食物投入食罐中,引诱雏鸟采食,此法较易教会雏鸟自己吃食的本领。当雏鸟学会自行采食后,可逐渐以成鸟食料代替雏鸟食料,但仍需加喂皮虫、蚂蚱、面包虫等活食。
至35—50天后,雏鸟的羽毛完全长齐,已能飞翔,体格也健壮,虽然体形酷似成年鸟,但因生长发育尚未完全,还不能鸣唱。羽色也不及成年雏鸟鲜艳。一旦鸟达到性成熟,则会开始啭鸣。为此,在此阶段,要特别注意和加强对雏鸟的饲养。从而加速雏鸟的生长发育。
(二)规范化管理。
1 食料质量:要选择新鲜、易消化、无霉变、无腐败的优质饲料。食谱应符合全价营养,要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钙、磷等,从而保证雏鸟的正常生长发育。
如何知道雏鸟对食料质量的适应性,可从粪便形态上来判断。一般正常粪便呈团粒状,外面包裹一层似黏膜样物。不会散开;如果饲料质量低下,而食后会消化不良,粪便呈松散状。对此,必须检查原料,更换变质饲料,并调整饲料配方,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的食母生片或多酶片等(一只鸟用量为十分之一片)。
2 少吃多餐:对于不同喂养时期的雏鸟必须遵守上述时间喂食。倘若两餐之间间隔时间过长,会使雏鸟饥饿,消耗自身体力与营养。但也不能偷懒,一次喂得过饱,会造成雏鸟消化不良。故对于雏鸟必须采取少吃多餐的办法。
3 温度:雏鸟体小娇嫩,几乎缺乏调节体温的能力。对外界温度十分敏感,因此,人工饲养必须给雏鸟一个恒温的环境。为便于保温,可将雏鸟养在育雏窝内。将窝放入木箱中,箱中装上电灯或放入热水袋,并以温度计观测。使其小环境温度维持在25度左右。
如果雏鸟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下,会使其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导致死亡。但如果室温超过25度以上,雏鸟的水份损失量大,对雏鸟生长极为不利,容易发生“伤热症”,长期生活在高温下也会造成死亡。
4 饮水:可采用吸满水的废塑料眼药水瓶或注射器滴喂,分上、中、下午3次投喂。
5 清洁卫生:保持雏鸟自身及其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是至关重要的,如每次喂食后,用药棉签蘸水擦洗雏鸟的嘴角,及时清除窝或笼内的剩料、粪便等,洗刷鸟窝或鸟笼,晾干,多备几只木箱或纸盆及鸟笼,以便经常调换。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环境干燥,要时常让雏鸟晒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