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儿的形态特征与鸣叫特点
金钟儿又名马蛉、金琵琶、蛉虫。此虫通体黑色,头小,身体扁阔,腹部略长,前翅宽扁呈椭圆形,体长16~19毫米,总体形状很象一颗饱满的阔西瓜子。
此虫肢较长,有4个跗节,后肢强健。其触须长约32毫米,从基部起,有3种颜色,基部赭色,约5毫米长;中间白色,约15毫米长;前端黑色,约12毫米。其尾部为白色。有些个体后翅伸出尾部,比2根尾须略短。
此虫的扁而椭圆形的前翅上翅脉明显隆起,呈波纹状。雌虫的体形比雄虫稍肥大,前翅比雄虫窄小些。
金钟儿的鸣声较奇特,犹太如铃声,其鸣声为“铛—铛—铛......”
金钟儿的鸣叫,以盛暑时期叫的时间最长、次数最多,此时金钟儿的鸣声带有类似金属的响声,“铛铛”作响,清脆而洪亮,其音色和音调之美,堪称六大金声鸣虫之首,因而极受饲养者的器重和喜爱。
在此虫鸣叫时,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当有雌虫在近旁时,雄虫可叫出近乎弹琴之声,叫得特别和谐悦耳,极富有韵味。此时它的鸣声可由原先单一的“铛”声变为“嗞—铛、铛、铛”,越叫越有力越动听。
平时,白天在野外听见的金钟儿鸣声,只是雄虫叫出的基本声调,也就是“铛铛”的弹琴声。而有雌虫时,它却会竭尽全力,拿出它的全部看家本领,尽情鸣叫,即使出现干扰,它仍然继续鸣叫,不受影响。它甚至鸣得六爪挺立,两翅张开,象一朵盛开的黑色花朵,显得颇为美观。
金钟儿在夜间、在野外鸣叫时,有一种习惯,就是喜欢爬到很明显的树枝上或墙壁上、大石崖上去鸣叫,其目的是为了使声音传得更远,让雌虫容易听见,以便雌虫能寻声前来找它。
- 上一篇文章: 油葫芦的形态特征与习性
- 下一篇文章: 让金琵琶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