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鸣虫离不开恰当的虫具和合适的食料。
1.虫具
市场上出售的虫具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有些已超出作为鸣虫器具的功能而成了古玩收藏的珍品。常用的畜养鸣虫的虫具大致可分为五类。
盆或罐:圆形容器,以泥土或陶土烧制而成。盆罐以陈旧的为佳。新买来的盆罐需用河水、井水或沉淀过的干净雨水浸泡,讲究的用茶水,使其退去炉窑的火烧味。泥陶盆罐主要用于喂养斗蟋、油葫芦等鸣虫。
盒:正方、长方或圆形容器。通常面上装有透明的玻璃,底部装有喂食小盆,四周有通气孔。有些在透明的玻璃外还有一不透明的盖,称暗盒。所用材料有纸、竹、木、有机玻璃、金属等多种。大小也各不相同,可根据虫体大小来选择适宜的虫盒。太小使鸣虫无足够的回旋余地,影响其振翅鸣叫;太大会使鸣虫伺机跳跃,易断角断腿。纸盒经济、简洁、保温通气性好,藏于人身不易凝结水汽,但容易破损、弄脏,不便清洁。普通竹木制的虫盒比较实用。盒形虫具适用于大多数中小型鸣虫,不适宜喂养大型鸣虫,如蝈蝈、纺织娘之类。另外,对于喜夜间鸣叫的鸣虫,可选择暗盒,或将透光的玻璃面朝下放,以诱发其鸣叫。
管:圆筒形容器,通常由芦苇、竹、木制成。由于管形虫具口径一般都较小,仅适于喂养小型鸣虫,如小黄蛉、墨蛉、金蛉子等。管形虫具体积小,使于携带。但因其容积小,鸣虫在里面的活动面积小,不宜长时间放养。
笼:正方、长方、馒头形或鸟笼形容器。常见的由玉米秸、竹、木、芦苇或金属丝编结而成。这类笼器通气性好,适于夏秋季喂养蝈蝈、纺织娘、露螽、草螽等大型鸣虫,但保温性差,不宜于冬季在无恒温设备的室内喂养。对于口器尖利的鸣虫,如小纺织娘,最好置其于铁丝笼内,避免咬坏笼器。另外,应根据虫体的大小选择笼围的稀密,以防鸣虫逃逸。
葫芦:葫芦虫具是由天然的葫芦加工而成,主要用于蓄养蝈蝈、蟋蟀、油葫芦等。葫芦罐透气、保温、保湿,又轻巧坚固,便于携带,是理想的虫具。市场出售的许多葫芦虫具经工匠们的精心雕琢装饰,已成了高档艺术品,价格昂贵。另外,还有用其他天然材料做成葫芦形状的虫具,如红木、牛角、陶土等,价格也很贵。
2.食料
自然界的野生鸣虫有植食的,肉食的、腐食的,也有杂食的。常见的适于家养的鸣虫是经过民间历代筛选出来的,它们的抗逆性强,对食料的要求不严格,易于人工喂养。下面介绍的是仅适于单个或少量家养鸣虫的食料,不同于大规模繁殖和群体饲养对食料和其他方面的要求。
米饭:用水浸泡过的米饭,南方人叫泡饭,比干饭软和,又不像稀饭那样粘稠,不仅含有足够的水分和营养,而且取材容易,便于更换和清洁。可用作大多数鸣虫的主要食料。
豆类:常用的是毛豆或菜豆。这种豆子水分含量适中,夏天较其他豆类耐腐烂。对于大型的鸣虫,如蝈蝈、纺织娘等,可用整粒豆或整个豆荚(去掉一个荚壳);对于小型的鸣虫,如黄蛉,墨蛉等须捣烂后喂用。
菜类:宜用大白菜和卷心菜的内层菜叶,一是比较鲜嫩,二是比较干净,被农药污染的机会小。水分太大的叶菜类容易腐烂,不宜使用。如非用叶菜类不可,则一定要保证不被农药污染,洗净后晾干。
瓜果类:苹果、生梨和菱肉最为常用,适于所有家养鸣虫。其中菱肉水分含量适中,含糖量低,较苹果和梨耐腐,更适于喂养食量小的蛉虫类。
花类:需用尚未开放的花蕾,常用丝瓜和南瓜花蕾,一般用来喂养纺织娘,这是它们的天然食品。其他鸣虫不爱吃。
肉类:新鲜的或冰冻的猪肉末,活的小青虫(小菜蛾幼虫)、面包虫等,是杂食性鸣虫如蝈蝈、蟋蟀,和肉食性鸣虫如似织(小纺织娘)的理想食料。喂肉类食物要控制数量,不宜太多,以防消化不良。一只蝈蝈,一天只需喂1-2条小虫或相应的肉末即可。
3.管理
与食料相比,恰当的管理对于鸣虫来说更为重要。不少鸣虫寿命不长,往往不是饿死,而是渴死,被挤压或沾粘致伤残或逃逸而死。
喂食:大多数虫具都装有食斗。在开启食斗前,要仔细查看虫具内鸣虫所在的位置,如恰在食斗或擦板上,可轻拍虫具,使其置于安全的位置后再喂食。食料量不要太大,一般以装满食斗为宜,米饭2-3粒即可;瓜果切块,大小以装进食斗不脱落为度。如是虫笼,则可将豆荚、瓜果等切成较大的块,悬挂或插在笼围上,米饭则应放于小食盆上。对于盆罐或葫芦虫具,喂食时要将盖子轻轻打开,切不可突然开启,使鸣虫因骤见亮光,受惊后乱蹦乱跳,甚至逃逸。食料不宜太多,太多容易弄脏虫具。食料应每天换新鲜的,夏天需一天更换两次,以保持食物有足够的水分。对于食量较大的蟋蟀、油葫芦等,需用小水盂盛净水供其饮用。
清洁:虫具应保持干净。可结合每次喂食时清洗食斗。清洗虫具时,应先将鸣虫安置于另一容器,然后将虫具的各插板,玻璃打开,洗净擦干后再将鸣虫放回原处。如有两个虫具替换使用更为方便。笼养时,可在笼底垫上卫生纸,清洁时,可将有粪便和残余食物的卫生纸卷起取出,换上干净纸。
防暑:15-30℃是鸣虫活动的适宜温度范围。夏天的虫具要避免阳光直晒,防止虫具内温度骤然上升,尤其是容积很小的虫具。即便是虫笼,在盛夏也应将它们挂于阴凉通风处。
保暖:保暖是冬天养鸣虫成败的关键。室温低于15℃就应采取保暖措施。如果没有取暖设备,冬天不宜用盆罐虫具。对于其他小型虫具,白天,可置于衣袋中取暖,夜间,可置于枕边保温,也可将虫具置于装有灯泡或热水袋的容器中保暖。
繁殖:成功的人工繁殖可保证在不同季节均可获得优良雄虫。
A.控温繁殖法:瓦盆事先用日晒消毒,再在盆内铺放约13cm厚的黄沙泥土。黄砂泥可用炒过的黄砂1份和经日光曝晒过的细泥10份混合而成。在雌虫与雄虫交配后,将雌虫放入瓦盆中,约经3周雌虫即可在土中产卵,一次约产20-30粒卵。以第一批卵孵育为宜,据说其孵出的雄虫比例较高。产卵后,容器盖上纱布,置25-28℃中,每天喷水保持湿度。约经30多天,卵即孵化。若虫期可用猪、羊肝粉或黄豆粉拌湿喂食。孵化8天后即可第1次蜕皮,此后温度以31-32℃为宜,并可饲以糖粥,以后可渐改喂饭粒等。
B.自然繁殖法:在中秋后,将数只雌、雄蟋蟀饲养于较大的缸中,缸内放有泥沙、砖块、青草,并喂以饭粒等,常喷水以保持湿度,缸口盖铁丝网。交配后的雌虫在泥沙中产卵。冬天可移至室内。次年春天4-5月,卵即可孵化。若虫喂以饭粒等直至成虫。
- 上一篇文章: 饲养蟋蟀的基本设备
- 下一篇文章: 三个常见饲养蟋蟀的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