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食料相比,恰当的管理对于鸣虫来说更为重要。不少鸣虫寿命不长,往往不是饿死,而是渴死,被挤压或沾粘致伤残或逃逸而死。
喂食:大多数虫具都装有食斗。在开启食斗前,要仔细查看虫具内鸣虫所在的位置,如恰在食斗或擦板上,可轻拍虫具,使其置于安全的位置后再喂食。食料量不要太大,一般以装满食斗为宜,米饭2-3粒即可;瓜果切块,大小以装进食斗不脱落为度。如是虫笼,则可将豆荚、瓜果等切成较大的块,悬挂或插在笼围上,米饭则应放于小食盆上。对于盆罐或葫芦虫具,喂食时要将盖子轻轻打开,切不可突然开启,使鸣虫因骤见亮光,受惊后乱蹦乱跳,甚至逃逸。食料不宜太多,太多容易弄脏虫具。食料应每天换新鲜的,夏天需一天更换两次,以保持食物有足够的水分。对于食量较大的蟋蟀、油葫芦等,需用小水盂盛净水供其饮用。
清洁:虫具应保持干净。可结合每次喂食时清洗食斗。清洗虫具时,应先将鸣虫安置于另一容器,然后将虫具的各插板,玻璃打开,洗净擦干后再将鸣虫放回原处。如有两个虫具替换使用更为方便。笼养时,可在笼底垫上卫生纸,清洁时,可将有粪便和残余食物的卫生纸卷起取出,换上干净纸。
防暑:15-30℃是鸣虫活动的适宜温度范围。夏天的虫具要避免阳光直晒,防止虫具内温度骤然上升,尤其是容积很小的虫具。即便是虫笼,在盛夏也应将它们挂于阴凉通风处。
保暖:保暖是冬天养鸣虫成败的关键。室温低于15℃就应采取保暖措施。如果没有取暖设备,冬天不宜用盆罐虫具。对于其他小型虫具,白天,可置于衣袋中取暖,夜间,可置于枕边保温,也可将虫具置于装有灯泡或热水袋的容器中保暖。
繁殖:成功的人工繁殖可保证在不同季节均可获得优良雄虫。
A.控温繁殖法:瓦盆事先用日晒消毒,再在盆内铺放约13cm厚的黄沙泥土。黄砂泥可用炒过的黄砂1份和经日光曝晒过的细泥10份混合而成。在雌虫与雄虫交配后,将雌虫放入瓦盆中,约经3周雌虫即可在土中产卵,一次约产20-30粒卵。以第一批卵孵育为宜,据说其孵出的雄虫比例较高。产卵后,容器盖上纱布,置25-28℃中,每天喷水保持湿度。约经30多天,卵即孵化。若虫期可用猪、羊肝粉或黄豆粉拌湿喂食。孵化8天后即可第1次蜕皮,此后温度以31-32℃为宜,并可饲以糖粥,以后可渐改喂饭粒等。
B.自然繁殖法:在中秋后,将数只雌、雄蟋蟀饲养于较大的缸中,缸内放有泥沙、砖块、青草,并喂以饭粒等,常喷水以保持湿度,缸口盖铁丝网。交配后的雌虫在泥沙中产卵。冬天可移至室内。次年春天4-5月,卵即可孵化。若虫喂以饭粒等直至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