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古称促织、趋织、蛩、寒虫等,俗称蛐蛐儿,是一种分布比较广泛、古老而小型的昆虫。它昼伏夜出,主食植物茎叶、根须和果实,本是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但因为它具有动听的鸣声、小巧的身材和骁勇善斗等特性,故又赢得了人们的偏爱,成为至少自宋代以来部分名人雅士及民间生活的闲玩宠物。
人类把玩蟋蟀,一是听其音乐般的鸣声,二是观其狮虎般的相斗,尤其是互相打斗时,因动作灵巧,拼杀勇猛,常使观赏者乐而忘形。
一千多年来,我国的斗蟋历史,不仅形成了特色独具的蟋蟀文化,而且培育并拓展了蟋蟀市场。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多样化,民间斗蟋活动由复苏到初兴,范围逐渐扩大,人数逐渐增多,出现了像天津等城市的蟋蟀协会,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崛起的蟋蟀市场,广州等地水到渠成的蟋蟀出口,斗蟋活动正和钓鱼、养鸟、种花、斗鸡、斗牛一样,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士友好交往、休闲养性、陶冶情操的文化生活。
市场扩展的结果,使原本靠捕捉野生蟋蟀提供货源的渠道日逐狭窄,于是,人工养殖蟋蟀便应运而生。蟋蟀适性强,食性广,个体小,加之历代以来的养殖经验,人工养殖已有了成功的把握和范例。
目前,行情看好的蟋蟀市场,正成为部分农村脱贫致富的生财之道。以有“蟋蟀王国”美称的山东省宁阳县为例,县政府响亮地提出:“让宁阳蟋蟀走向世界,让宁阳乡亲脱贫致富。”他们把捕养蟋蟀列为财政扩源、百姓增收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现在,每年从夏末开始,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西安等地的客户,就陆续云集该县,在市场上选购自己中意的蟋蟀。据报道,这里的蟋蟀体大健壮,骁勇好斗,是客户们的理想选择。成交时,每只一般几元、几十元,高的百元、数百元,最高的达3800元,每天成交总额可达数十万元,成了县域经济的一条鲜活财路。不仅如此,还带动了交通、餐饮等产业的发展,仅蟋蟀市场周围的旅馆饭店就达200多家。
- 上一篇文章: 教教您怎么挑蛐蛐儿以及饲养的技巧```````````
- 下一篇文章: 怎样选择和陶汰斗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