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盆的知识简介
蟋蟀盆的制作和使用始于南宋,盛于元明。南宋以前已有雏形,当时制作者无模具,全用手工捏制造型。如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几只元代蟋蟀盆,上面竹片的拓印,手指的纹路清晰可辨,最早的盆都是由帝王指定的御窑和官窑烧制,作为贡品专供皇室使用,极少传至民间。
御窑、官窑所制的蟋蟀瓦盆精致非凡,种类繁多。以款式分有竹节高盆、直桶凹口盆、多角盆、马蹄盆、腰鼓盆等;以图案分有龙凤、鸟兽、花卉、山水和人物等,珍贵的盆还镶嵌金玉珠宝,名曰百宝镶嵌盆;以盖式分有笠帽顶盖、平盖、坐盖、天落盖和飞边盖等,盖上常有“龙”、“虎”或“梅、兰、竹、菊”等字样;盆的底座有平底、凹底及三足、四足和六足,形状又分兽足、圆足、云足和芝足等。
御制的盆,底部有年号,自明宣宗朱瞻基以后,蟋蟀盆花色品种更加繁多,制作人的姓名也用印章形式制于盆底。古代和近代著名的制盆匠人李公亮、李秀芳、李东明、邹显文、邹东帆、于瑞章、吴仲皋都是闻名遐迩的,这些名匠制作的盆已极少流传,都成了稀世珍宝。
蟋蟀盆分南北派,北方以天津为代表,首推明末清初的赵子玉。北方盆粗糙,壁厚,形状单一,花纹少;南方以苏州陆墓镇的余窑、御窑和庙前窑三处。相传南宋丞相贾似道使用的蟋蟀盆均由陆墓余窑和庙前窑所制。南方盆特征是形状繁复,花纹多,做工精致。